老年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问题,从90年代起,中国已跨入了老龄化的国家行列。党中央、国务院十分重视老年人的问题,“银发工程”就是上海市在这样的背景下,进行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。
1994年10月13日,是这一年的敬老节,在上海大世界露天中央舞台,举行了“银发工程”创立仪式,一批老党员、老劳模、老干部、老教师汇聚在这里,从市总工会副主席吴申耀、“银发工程”创始人黄硕著等人手中接过一本本“敬老证”。这本附有500元“三优服务券”的敬老证,饱含着参加“银发工程”的470家单位的一片敬老之心。许多老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。
如今,上海市已先后有50多万老人获得了“银发工程”的“敬老证”,他们中的4万多老人通过助老热线或助老信箱得到各种帮助。敬老三优服务的参与单位也从最早的470家发展到了3000多家。老人和他们的家庭凭敬老证得到了全免费或部分免费金额高达1.6亿元。
原上海某部师职退休干部史金和,1997年7月16日开汽水时,被炸裂的瓶盖击伤。经多家医院检查,诊断为左眼几个部位均受重创,赔偿问题却迟迟不能解决。老人向“银发工程”求助,工作人员一次次与厂方商谈、交涉,据理力争。1998年4月11日,终于和厂方签署了一次性支付医药、误工、善后治疗费3.5万元的处理协议。
据介绍,“敬老证”使老年人能享受一系列优先、优质和5%—20%的优惠服务。现在,参与该工程的企业几乎囊括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。根据上海市政协的一项提案要求,这些单位都挂上了醒目的“银发工程”参与标志。
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,银发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:
——为老人送大件物品需要“敬老专车”,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迅速为其办好手续;
——28岁的硕士生贺仁平,从湖南来到上海,径直走到银发工程的招聘台前,表达自己加入这一行列的决心;
——华东政法学院15名学员满怀热情义务担当“银发工程”空中服务广场的送货员……
如今,“银发工程”终于在上海滩占了一席之地。他们靠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,赢得了无数白发人和黑发人的心。
记者在“银发工程”办公室看到这样一封求助信:“我是身患晚期胃癌的病人,天热了,我也不知还能用上几天空调,请您们尽快为我买部空调送上门。”写信人是家住上海市方浜路赵家桥33号的汤志高老人。当工作人员冒着滂沱大雨好不容易找到老人家时,面前的一切,使他们愣住了:只见房中躺着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。送货的小伙子对着眼睛微闭的老人说:“我们是‘银发工程’空中服务广场的,您要的空调我们给您送来了。”这时,老人已不能讲话,双眼直盯着崭新的空调,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,不一会他便含笑离开人间。
老人的家属说,他家附近有许多家用电器商店,但老人坚持要用他的敬老证购买,因为他从报纸上、电视里知道了“银发工程”是专为老人服务的,所以他忍着病痛折磨给空中服务广场写信。
在“银发工程”总部挂满了老人们送的锦旗。经过5年的实践,“银发工程”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服务框架、一支热心的服务队伍、2辆服务车、3部热线电话……
面对千百万老人,我们只能说,这还远远不够。